微博

微信

订阅号

【万同学苑】一周法律知识速递(06.08-06.15)

发布时间:2017年06月15日

保护个人地理信息安全 让“我的坐标我做主”

2017-06-14 16:11:47|来源:法制网|编辑:徐杨

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午光言

        即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》,明确将个人地理信息纳入法律保护,引发社会各界对个人地理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。个人地理信息泄露面临哪些风险?该如何保护个人地理信息安全?现实中,不少用户在下载并运行一些APP时,都被要求授予获取位置信息等权限,否则好多功能将受限制。(6月14日《人民日报》)

        在网络定位服务越来越“懂你”的当下,个人地理信息正面临“被坑”的现实困境,这个“坑”到底有多深、多危险?不少网民很是关心和担忧。在此背景下,“保护个人地理信息”作为新修订的测绘法的亮点之一被广泛关注,“我的坐标我做主”也成为法律依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。

        尽管法律有了相关规定,但是要实现“我的坐标我做主”,还有两步关键的路要走:第一步,公众应对个人自身地理信息有足够的保护意识;第二步,如何才能有效查处、惩罚侵犯个人地理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
        个人地理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组成部分,这一点在立法上毋庸置疑,但在实际生活中,不少人并没有这种认识,对那些擅自采集个人地理信息的APP委曲求全的做法就足以说明一切。还有些人更是主动让个人地理信息“裸奔”,走到哪晒到哪,犹如现场直播般,殊不知自己的隐私已经被泄露,自己主动为非法采集、利用个人信息者大开方便之门。如果自己对个人地理信息泄露都满不在乎,就更谈不上主动与侵犯个人地理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了,依法保护个人地理信息的合力就会大打折扣。如果公众对自身地理信息有足够的保护意识,敢于对非法采集个人地理信息的APP说不,则会倒逼APP运营者依法规范收集个人地理信息的行为,而不至于再明目张胆地出现“你的坐标我做主”的局面。

       实际上,有些人之所以明知有些APP要收集自己的地理信息仍然选择使用,是因为以前除了用还是不用两种选择外,再无第三种选择。但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逐步完善的当下,尤其是测绘法正式实施以后,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非法采集个人地理信息的APP的投诉、查处机制,既要开辟用户可以投诉举报的渠道,还要保证用户对查处情况的知情权。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,网络运营者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,不得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。这就为相关职能部门查处APP非法采集、使用个人地理信息的提供了法律依据。对于“谁来查、怎么罚”的问题,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,罚款上限甚至高达一百万元。

        实现“我的坐标我做主”的法律底线已经清晰可辨,但是实际操作还任重道远,公民自身对个人地理信息保护的意识亟待提升,查处非法采集、使用个人地理信息的机制还有待加强,只有这两方面同步跟上了,“我的坐标我做主”才会常态化,个人地理信息受法律保护才会有更多的实质内涵和具体指向。

http://www.legaldaily.com.cn/commentary/content/2017-06/14/content_7205297.htm?node=34251


广州海关在邮递渠道查获毒品恰特草48公斤

2017-06-14 18:16:13|来源:中国新闻网|作者:唐贵江 关悦 

        据广州海关6月14日消息,广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日前连续在进境邮包中查获毒品恰特草,共缴获毒品恰特草约48公斤,根据案件情况,广州海关与广州市公安局共同出动警力10余名,实施联合抓捕行动,现场抓获收取藏毒邮包的埃塞俄比亚籍犯罪嫌疑人1名。

  5月22日,广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在3件由非洲寄到广州的EMS邮包中,查获疑似恰特草叶片,经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毒品恰特草,总净重为47.68公斤。广州海关缉私局当日即立案,并迅速联合广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开展摸查工作,锁定收件人身份及活动轨迹,随后双方制定联合抓捕方案并成功实施抓获犯罪嫌疑人。目前,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
  恰特草又称“东非罂粟”,俗称“阿拉伯茶”、“巧茶”,原产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等地区。叶片中含有化学物质卡西酮,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刺激作用,长期嚼食会成瘾,具有社会危害性。世界卫生组织将恰特草归为Ⅱ类软性毒品,与冰毒、氯胺酮一并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,凡种植、持有、贩卖、走私、服食恰特草均属违法犯罪行为。
  广州海关提醒,不要轻信他人或者替他人接收来历不明的邮包、行李物品,同时保护好自己个人信息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。

http://www.chinacourt.org/article/detail/2017/06/id/2895411.shtml

版权所有:万同律师事务所 渝ICP备15007307号    Copyright 2014 Wayton & Partner.All rights reserved

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830号